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keso 怎么看(微信 ID:kesoview),轉載已獲得作者授權。
前些日子,有個記者打電話問我,Google 要重返中國了,你怎么看?我知道她指的是 Google 在北京設立 AI 中國中心這件事。12 月 14
日,在上海舉行的 Google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布,Google AI
中國中心在北京成立。她表示“希望開始一段長久的、真誠的合作,彼此傾聽、彼此學習,共同創造未來”。
我跟那位記者說,這事當然不是孤立的事件,但我不認為這代表 Google 重返中國,因為第一,Google
在中國建立新的研究中心,并不等于它在中國推出面向個人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后者才是開拓本地市場,前者只是希望吸納本地人才,以及與本地研究和教育機構展開合作;第二,我從來不認為
Google 退出過中國,Google
沒有關閉過它的中國辦公室。北京辦公室從清華南門的科建大廈,搬到了科學院南路的融科資訊中心,上海辦公室從來福士廣場,搬到了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辦公室可以搬家,但作為
Google 全球開發力量的一部分,Google 的中國員工一直在參與一系列重要產品的開發,過去7年都未曾改變過。
但在過去 7 年中,Google 又確實遠離了大多數中國網民的日常生活,即使他們每天都在使用 Google 的操作系統
Android,即使他們平常看到的大量精彩視頻是有人從 Google 的視頻網站 YouTube 不辭辛苦搬運到中國的,即使他們使用的瀏覽器可能是基于
Google 的開源瀏覽器 Chromium 的源代碼開發的……
7 年前,Google 將它在中國的主要業務遷移到了香港,很多人并不覺得失去了什么,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還會用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隨后 7
年的高速發展來證明,承受損失的是 Google,而不是中國。不過,那些極度依賴 Google 全球推廣平臺的中國外貿企業,那些完全離不開 Google
學術搜索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醫生,那些需要查閱全球技術文檔、參與全球技術交流的開發者和工程師,那些征戰世界戰果累累的中國手機廠商,那些Android開發者、搜索引擎的廣告主……他們或許會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至于 Google 因為失去中國大陸市場,在商業上遭受了多大損失,很難估算。但是顯而易見的是,2010 年 3 月,Google的股價為 280
美元,目前 Google 的股價是 1060 美元;2010 年,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中,Google 排名第 28 位,2017 年,Google
成為僅次于 Apple 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7 年來 Google 股價走勢)
業界普遍認為,Google
讓出中國大陸市場,對百度是個重大利好。確實,最強競爭對手的退出,讓百度的商業價值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釋放。對比百度和騰訊的股價走勢可以發現,在 Google
關閉中國搜索業務的頭兩年,百度的股價增幅遠超騰訊,而在同一時間段內,騰訊經歷了 3Q
大戰,以及公司戰略和架構的重大調整。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在這兩年間不同的走勢說明,投資者將支持票更多地投給了百度。
(7 年來百度和騰訊股價走勢對比)
那是百度凱歌高奏的時期,2011 年 3 月 24 日,百度市值達到 460 億美元,一舉超越已經霸榜 5
年的騰訊,坐上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的寶座,這也是百度自 2005
年上市后,第二次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當時在內測中的知乎上,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百度的市值超越騰訊,會是長期的嗎?
(知乎的問題和我的回答)
我認為對于失去競爭壓力,一頭扎進舒適區不想出來的百度來說,市值超過騰訊絕非好事,缺乏長期戰略只會讓百度加速透支未來。倒是騰訊,經過刻骨銘心的變革,已經為未來的騰飛做好了準備。一年后,騰訊順利奪回第一大互聯網公司的寶座,并和阿里巴巴一道,絕塵而去,只在江湖上留下
BAT 曾經的傳說。
Google 舍棄中國市場,對 Google 自身的影響,或許可以討論,但對百度的影響,如此出人意料而又刻骨銘心。Google 不在江湖,但你終究會念起
Google 的名字。
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公司,與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市場絕緣,終究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中國需要 Google,Google
也需要中國,我想這是一個理性和務實的態度。
近年來,慢慢有了一些關系松動的跡象。今年 3 月,Google 發布了可以在中國使用的Google翻譯應用。今年 5 月份,Google
帶著它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 AlphaGo,參加了在烏鎮舉行的圍棋峰會。尤其是AlphaGo
和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棋手柯潔九段進行的三番棋大戰,吸引了廣泛的關注。本月初,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出現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這是這家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的 CEO
第一次出席中國操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皮查伊來了,并參加了和雷軍的一場對話,這被世界視為一種積極而友善的姿態。
一般來說,人民是很健忘的。在 Google 銷聲匿跡的這 7
年,人民可能不會想念它,或者說人民幾乎想不起來它,人民只會想念周鴻祎。但一定有一批人和我一樣,想念 Google,并希望 Google
能夠成為一個正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