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金融科技就一直備受廣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關注,眾多企業投身于互聯網、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研發,致力于以此類科技提高普惠金融的風控等級,降低人工成本。
融金所創始人孫明達表示,正是由于一大批先進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嘗試與創新,才造就了中國普惠金融行業如今的迅速發展姿態,他表示,融金所作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金融科技平臺,也一直不遺余力地在金融科技領域進行投入。融金所希望能夠通過科技手段將金融與汽車產業進行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結合。
孫明達指出,金融科技之所以在行業內引起如此強烈的反應,就在于其對于解決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讓互金企業擁有更多對客戶信用信息評估的數據來源,或者讓企業在做銷售時根據客戶喜好提供更精準的產品服務等。結合融金所的實戰經驗來看,目前互金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嘗試最多的主要在兩個領域:
一是移動端服務,利用金融科技為客戶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如融金所自主研發的納鑫金管家APP、貸貸通APP,讓客戶咨詢疑問、購買金融服務均可在
手機移動端實現,不必再多次跑到門店或者打客服電話。孫明達表示,融金所在FinTech技術創新、金融云、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二是風控系統升級,融金所還自主研發了風險控制系統、GPS監控系統等,解決汽車金融一直以來所面臨依賴線下執行風控的問題,利用融金所汽車科技平臺的優勢,自主研發、創建智能風控體系,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解決風險管理與信用管理問題。孫明達表示,融金所還能夠通過對客戶行為數據的精準分析,以車貸業務GPS的應用上客戶每日的行動得出的數據,給出一個人的綜合授信評價,用極為簡化的客戶數據,建立客戶預期數據倉,利用現有客戶和倉值客戶數據對比,通過比較得出未來該新客戶產生的風險有多大。
孫明達表示,隨著未來金融科技的進一步創新,科技不僅會在提供服務的形式和風控方面貢獻于金融行業,還會在產融結合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融金所將持續發揮自身科技平臺的技術優勢,致力于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