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處在一個智能化、萬物將實現互聯互通的大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將逐漸被智能化,很多企業很多產品都或多或少和智能沾點邊。智能家居的發展日盛,但是傳統家電如何轉型升級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

上海河姆渡怎么樣_上海河姆渡公司怎么樣_上海河姆渡靠譜嗎_上海河姆渡集團怎么樣
智能建筑資質_智能建筑資質辦理_安防資質_安防資質一級資質
智能家居時代 家電的困局
眾所周知,中國家電企業現在的優勢是大規模制造,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或工業4.0時代需要的是大規模定制。事實上,中國家電等工業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本來也是建立在全球通行的科學分工理論基礎上。所以,放眼全球,各國對于企業的分類,基本也是按經濟管理部門特性,如工業企業、農業企業和服務企業等。而現在,我們對于企業的理解,不能再這樣固守傳統了。
在未來,用單一固化的概念來定義一個企業及其經濟行為,已經無法劃清界限。原來,我們把企業與用戶視為對立區分的關系,企業總是按對自己有利的原則設計讓用戶喜歡的產品,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商品稀缺的時代,企業可以按用戶的基礎需要及自己的理解來設計產品。到了現在,每個用戶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了解自己要什么,而大規模制造帶來的結果是企業用各種手段強奸用戶的自主消費快感,越來越多的用戶對于企業的這種強促行為不再買賬。用戶不希望企業封鎖和掌控商品信息,互聯網也給用戶們提供了基礎。所以,用戶變了,企業堅持一票式買賣思維,肯定會走向窮途末路。用戶的變化,讓全球商業直接面臨重構問題,不是我要的,別強加給我,這是全新的消費主張。
而整個消費品行業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產品沒有和智能沾上邊,好像就有點不好意思似的。由供給側改革,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消費升級,加速全球化為背景的這個時代,對家電產業來說是最好的時代,它將進一步推動家電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集群高效協作、互惠共贏、聯合創新,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且永存,鑄就了這個時代。”
家電行業如何應對
家電行業就是要將自身戰略由過去的‘贏在中國’升級為‘與中國共贏’!從構建本土生態圈到持續關注和支持中國的新興行業到幫助本土客戶走向世界最后到助力“中國制造2025”,成為中國政府、本土企業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關于當下中國家電面臨的變化和趨勢,提供幾點建議:
1、需求變化:大家電更新換代需求占到7成,需求端發生質變;
2、驅動因素變化:消費升級和企業轉型,雙輪驅動行業發展;
3、布局變化:走出去+海外并購實現資產全球配置和品牌國際化布局;
4、廚電、洗碗機、健康類產品成為家電行業增長新引擎;
5、國內趨勢:整體家電市場容量巨大——接近7742億元,且依然在不斷擴容中;
6、海外趨勢:受一帶一路+匯率貶值影響,整體形勢強于往年,原材料漲價促海外訂單提前。
在歷經了近40年的行業起伏,中國家電業早已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家電生產&出口大國,但這仍遠不夠。中國家電不能只是滿足于市場數量份額的龐大,還需追求質量上的強大,徹底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 轉變。而對于中國家電走向家電強國這一問題,《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為中國家電業制定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至2020年,中國將跨入全球家電強國行列。”
同時,對于走向家電強國之路,為此提煉了三大關鍵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對應到細分品類則有不同的發展路徑:消費升級創造了巨大潛力,為智能產品帶來新的增長空間,但傳感技術、控制技術、驅動技術、高性能芯片等核心技術的缺失,仍然是中國家電產業升級的短板。胡曉紅還提到:“從追隨模仿向原創技術發展,從封閉式的自我發展模式向開放式的全產業鏈合作共贏模式發展,中國家電業的明天會更美好。對于家電,如果僅僅是單品、智能化是不夠的,場景化的體驗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筆者很贊同這一看法,只有各種家居產品真正實現互聯互通,且滿足人的生活習慣和各種應用場景,才是最實用的。
總結:智能家居時代,轉型升級是趨勢,只是如何在如此大環境下找準突破口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關于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智能家居的基礎概念就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毫無疑問,在我國,智能家居顯然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藍海,圍繞智能家居產業風口,企業間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要想搶占智能家居話語權、構建日趨成熟的生態體系,不斷實現新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將成為產業升級、企業突圍的關鍵。